课程建设概况
撰写时间:2013年12月11日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思想、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技术手段、实验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冶金化工系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构建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专业的个性特色、强调学生就业、强调市场需求、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在充分理解“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指导思想基础上,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按照“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主动与企业合作,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争取政府支持,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尽可能地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探索出了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符合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多元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冶金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零对接”,彰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适性、集团化优势。

二、变革了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组分析研究高职教育规律、冶金行业特点和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在高职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建设观、评价观和服务观上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树立了“能力本位”的基本观念,逐步形成了“基于能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多元化整体评价观和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观于一体”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导下,确立了“贯穿一条主线(即以冶金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坚持三个结合(即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基本思路,并确立了“打下手、做助手、成能手”的三段式实践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中,逐步确立了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确定核心能力。2、以岗位工作能力分析为载体,提练课程学习所需典型工作任务。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行动领域;根据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任务的整合,提练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培养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等,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使专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4、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实施教学。

三、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冶化系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及《精品课程建设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制度。三年多来,冶化系建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成《无机及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学院冶金专业建成了《铅冶金》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建成了《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工单元操作技术》、《锌冶金》、《转炉操作》4门院级精品课程。

四、全面启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冶化系根据学院要求,全面启动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了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一年多来,冶化系建成了《炼焦工艺》、《高炉操作》、《烟气制酸》3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相关文章:
通讯地址:河南省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济源市济源大道88号) 电子信箱:jyyjhgx@126.com 版权所有: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