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华章汉服社团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秦汉时期,上衣下裳逐渐被深衣制取代。深衣就是把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然后在腰部缝连起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汉族与少数民族多有文化碰撞,那时服饰承袭于秦汉,糅合少数民族特色,流行一款上下分体的裙装 -襦裙。隋唐时候,汉服融合各个民族的艺术特色,款式多样,十分时髦。这时候的襦裙最大特点是:上襦够短,下裙够长,襦裙也从腰部系到了胸部。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人们观念从开放趋于保守,喜欢素雅风格。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最大的特点是:窄、瘦、长。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一个玉环,用来压住裙摆,使裙子不至于飘摆而失了仪态。明朝是一个以华丽为时尚的朝代。明朝的服饰,从衣料、色彩到纹饰都十分艳丽而精致。
我们社团希望通过简单而直接的方式传播汉文化,让更多喜欢汉文化的同学可以有机会接触和体验汉服、汉文化,感感受古人遗风,熏陶自我修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