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河南再次爆发疫情,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河南省团委的号召,他们纷纷联系安阳、鹤壁、郑州、洛阳、许昌、周口、济源当地街道、社区、村委,主动申请担任志愿者,为家乡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尽显当代大学生风采。
2021级学生吕柳丹,河南安阳人
安阳疫情相对严重,吕柳丹在安阳林州汽车站附近负责登记信息,每天早上七点开始,晚上六点结束,有时候甚至更晚,每天手脚冻得生疼。她说,今天是第五轮核酸检测,五天来都不能睡懒觉;穿上防护服后,耳朵勒得很疼;不能多喝水,因为不能上厕所;带上防护面罩外面看得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份工作。在我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激动的眼泪差点流出来,电视上的画面出现了,我也成为了光荣的一线志愿者。每天我都一遍一遍默默在心里呐喊,安阳加油,希望安阳无“阳”,汤阴转“阴”。
2021级学生顾增鑫,河南安阳人
在正式发布封城通知的前一天,顾增鑫就向村支书提出了担任志愿者的申请,第二天宣布开始做全员核酸,他就投入了“战斗”,被分配到扫码以及协助医护人员下乡的岗位之中,在闲暇之余负责卡口站岗。村里条件有限,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全部露天工作,在短短三天时间,他的手和耳朵都被冻伤,又红又肿。许多人劝他们填写登记信息时戴手套,但是为了提高效率,他们都选择放弃手套。顾增鑫说,做志愿者很辛苦,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我为自己能为家乡出一份力感到自豪。
2021级学生刘涵飞,河南鹤壁人
刘涵飞主要负责小区进出登记信息。因为家在鹤壁,离汤阴、安阳比较近,所以全民也先后做了几轮核酸。刘涵飞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身穿防护服,带着防护面罩,辅助医护人员做核酸,手脚冻得冰凉。但是想到做的这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小区,为了鹤壁,更是为了河南,为了中国,他心里就没有怨言,还充满了自豪。鹤壁加油,河南加油!
2021级学生李俊桃,河南新郑人
李俊桃负责采集信息和站岗。采集信息从早晨六点半到中午十二点,帮助大家更快地配合医生做检测;站岗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您好,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请佩戴好口罩”,对外来车辆说“您好,出发地是哪里?目的地是哪里”这些话他每天要重复几百次!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劝返,对人流密集的区域进行及时管控,帮助一些年事高的老人操作手机,给他们讲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说,志愿者在奉献自我的同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历练了自己。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定能够战胜疫情。
2021级学生张剑蕾,河南洛阳人
张剑蕾主要工作是每天早六点到晚九点在社区北出口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进行登记,如果核酸采集时人手不够他也会被调过去帮忙。她说,我第一次感觉到新冠病毒离自己这么近,早上起来天气很冷,有时冻得手都握不住笔;但是我感觉最难克服的不是寒冷的天气,而是与一些进出人员的交流。一些老年人进出不佩戴口罩,其他地方人员根据导航从我们社区绕行到新安县或者是到河对面的社区,绝大多数人员都听从我们的劝告原路返回,但也有极个别的人不听劝告甚至是强行闯岗。此次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更让我明白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2021级学生牛志慧,河南中牟人
牛志慧的工作是在登记出入人员信息和站岗,告诉人们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她说,在得知我做志愿者的想法后,家人很支持我的想法,并叮嘱我要积极工作,用耐心细心爱心回馈社会。在做志愿者期间,路人的问候和父母的鼓励都激励着我努力工作。我也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自豪,我体会到了为国家、社会、人民奉献的意义。
2021级学生李佳昊,河南长葛人
李佳昊负责家乡董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站岗执勤检查过路车辆通行证,及疫情防控中本村人员出入登记,外地返乡人员消杀工作,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到晚上八点结束。他说,每天晚上冻得手脚冰冷,仍要坚持在外站岗;作为一名有志大学生,就应迎难而上,要有责任与担当,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用行动去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我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许昌加油!河南加油!
2021级学生李淑婷,河南周口人
李淑婷负责返乡人员信息登记,每天早上8点开始,下午6点结束,有时还会在白天每家每户的进行走访和登记信息。在冬天的寒冷天气中,手脚经常被冻得冰凉。但她说,我为能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感到骄傲,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周口加油,河南加油。
2021级学生秦博涵,河南焦作人
秦博涵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在村口执勤,负责查看每一个进村人的行程卡、健康码和中原社区码。他说,在执勤的时候手脚都是冰凉的,但我还是十分认真地完成任务;我相信,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我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焦作加油!河南加油!
2019级学生李俊峰,河南济源人
李俊峰积极和村里沟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一共组织了6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保障村民的安全。
2020级学生任艳敏,河南济源人
任艳敏每天的工作是登记外来车辆,协助对单元楼道里的人员进行排查,按照要求贴封条,帮助隔离家属买生活用品等一些杂活。每天按时电话提醒重点外省归来的居民在居家隔离期间及时汇报身体健康状况, 为20余户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进行生活物品、体温计、隔离告知书的上门“无接触式”配送。每天站在社区大门口登记信息,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出门时,羽绒服的里面还要加上一个薄棉袄,帽子手套更是必不可少;但即使这样,每天晚上回到家,脚还是会被冻麻。和她同时做志愿工作的,是社区里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他们说,天是冷的,大家的心是热的,劲往一处使,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样子。
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他们说,作为大学生,在社会需要我们时,我们就果断地参与到当地的疫情志愿服务中去,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排查登记、查看行程卡健康码、测量体温、疫情防控报备、对人流密集的区域进行及时管控、组织群众做核酸检测等等。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个人都是战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我辈必挺身而出,这是我辈之责任,能够参与其中是我辈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