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新常态下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白世星 李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用时代的尺子来丈量这种精神,则是大学校园文化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师生为主体,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是滋润引领大学发展的根文化。多年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校园文化作为学院发展的灵魂,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创建文明、书香、和谐校园。学院积淀形成了“明德励志 勤勉 精艺”的校训,“文明 书香 和谐 创新”的校风,“德高 业精 乐教厚生”的教风,“修身 践行 笃学 强能”的学风,“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勇创一流、争做贡献”的济职精神。校训、三风和济职精神体现了学院独特的校园文化。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行育人,学院培养塑造了一大批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十大品牌”以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影响力,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多年来,学院以思想政治教育十大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抓项目、树品牌。建成了“雷锋式志愿服务小分队”、“五育一导”、“周末小舞台”、大学生砺志创业园、“在线义工分会”五个优秀品牌,形成了“济职讲堂”、“济图讲堂”、“青春舞台——大学生文艺晚会”、“思政课课代表制度”、“三创三争”活动五个特色品牌。目前,周末小舞台、“洪森诵读”志愿服务站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品牌,大学生砺志创业园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校园文化成果。
社团活动以文化人。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释放青春激情,展示人生风采的靓丽舞台。学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拓展途径,成立朗诵艺术团、求真文学社、心理协会、红丝带协会、骑行社、轮滑社、重生街舞等近50个学生社团,参与人员达5000多人,积极开展合唱、诗文朗诵、艺术创作、主题宣传等活动。近年来,大学生社团参与的各类文化文艺活动获奖200余项。其中,校园短剧《志强赞歌》、《聚餐》先后在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获二等奖,朗诵艺术团董七营、马坤等10余名同学在全国、全省“中华颂”朗诵大赛获奖,《SWRH82B盘条毛尖状断口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等作品在河南省“挑战杯”上获奖。
社会实践以“行”育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提升素质、锤炼担当意识的重要方式。学院在西柏坡、留庄民兵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济源及周边城市建立有20余个实践基地,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支教扫盲、科技服务、知识普及等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实践。学院建有“洪森诵读”、“博士爱心团”和图书馆三个市级志愿服务站,成立有爱心天使、E公益等省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队。每年为社会提供5万余小时的志愿服务。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河南省志愿服务明星团队,学院护理系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河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优秀团队,“洪森诵读”志愿服务站被评选为济源市优秀志愿服务站,朱喜霞荣获济源市首届志愿服务市长奖,100余名志愿者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故人云,天地人并立为三才,意为人乃万物之灵。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大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实为天道。校园文化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实为根本,本之立,脉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