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日报》:匠心筑梦 薪火相传 弦歌不辍铸师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侧记
撰写时间:2019年12月27日 作者: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目的不仅仅是单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祖国教育事业的传承人。学前教育处在大教育体系的最前端,幼儿教师更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因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大教育的根基和发展。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简称为“职教二十条”)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接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完善教育教学育人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径。

一、挖内涵,夯基础,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必须有好的育人机制。“职教二十条”要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向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自2014年招生以来,紧跟国家形势发展,明确办学目标和方向,不断夯实专业内涵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校园共育·知行合一”的“463”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机构四方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六大课程体系模块,设置“三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效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积极贯彻落实“三注重、两衔接”专业办学思想。“三注重”即注重专业内涵建设、注重专业品牌影响力、注重校外优质实践基地建设;“两衔接”即实现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训衔接、实践能力与岗位标准衔接。

二、培德强能,创新实践教育,弦歌不辍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非常重视幼儿教师个人优良品质塑造和专业素养的培育,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幼儿园顶岗实习、教育教学实训等环节,通过校内专任教师和实习园所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通过看、学、做、思、说等手段悉心体会,找差距、寻方法、补短板、树信心,不断培养学生师德素养、职业操守、专业技能和敬业奉献精神。

强化技能、提高实操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艺术系通过一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一是举办“青春1+1主题实践活动”,每个学期为1季,每季学生自编自演4台文艺晚会,目前已连续举办5年,极大地激发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实践和音乐表演能力;二是推出“10分钟小剧场”专项剧目,分学期、分课程有计划地安排诗词领诵、语言表演、课件制作、演讲沟通、三笔字、科学小发现等展示活动,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集中展示课下学习成果和特长技能。“10分钟小剧场”项目既强化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调动了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也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持续延伸和发展,为学生学业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校企融合,盟院合作,共建共赢谋发展

良好的社会影响是提升专业发展层次的重要途径,优秀的师生队伍是专业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教育艺术系在学院“盟院合作”发展背景下,与郑州师院结盟为合作帮扶兄弟院校,多次安排教师团队到郑州师院交流访问,并合作开展教科研项目,借力郑州老牌师范院校的优质资源,极大地锤炼和培养了学前教育师资团队,有效地提升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瞄准当前幼教市场广阔,师资力量短缺的大好时机,主动出击,与郑州康桥幼教集团、小哈佛连锁幼儿园、郑州跨世纪教育集团、北京国资委附属幼儿园等知名幼教连锁机构,建立“校园融合·共建共育”合作机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人才培养、教师下厂实践、实训室建设、课程开发、专家讲座、带薪实习和就业等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谐同发展。2019届毕业生在实习单位的直接就业率达80%。在2018年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技能竞赛和2019年全国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省赛中,学生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办学5年来不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结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事业竟成。面向新时代,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政府开办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必将秉持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优秀的幼儿教育师资的初心,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在新的征途上谱就新的篇章。(杨来定)

摘自《济源日报》2019年12月24日

相关文章: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