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部:构建“1+4”框架 将“疫情思政”有机融入“概论”课程教学
撰写时间:2020年03月03日 作者:

如何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本学期为2019级在校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社科部教师经过近一个月的思考和近两周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个“1+4”的框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所谓“1+4”框架,其中的“1”是指“修身思政”。为了有效抗击疫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上下几乎每个家庭都自觉进行了“举家隔离”,一个家庭的几乎所有成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朝夕相处,这样的环境为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强调“孝亲”是一个人德行修养的基石,也是一个人最终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伟大领袖毛泽东从小就十分孝敬自己的母亲,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并将这种仁爱精神扩展到更广大的社会下层人民,最终选择职业革命道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科部结合高职生自身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以伟人为榜样,在疫情防控其间主动帮助父母整理家务,多与父母及其他家人沟通交流思想情感,在日常生活起居等细节方面多对父母进行照顾,学会“孝亲”、“仁爱”,通过这样的“修身”实践活动切入“概论”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1+4”中的“4”是指四个其他的“思政元素”,包括“技术思政”、“制度思政”、“行为思政”和“自律思政”。这些“思政元素”经过精心提炼,可以和“概论”课程的主题精神以及内容体系有机融合。其中“技术思政”是指在疫情防控其间,我国科学家所表现出的精湛的医疗技术,正是在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破解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为疫苗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概论”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就是强调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同志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社会。因此,借助疫情防控中凸显的“技术思政”,结合“概论”课程的主题精神,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向学生普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体教学内容可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板块的重要方面。“制度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的巨大保障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令世界瞩目,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正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释的主题,将疫情防控其间的制度优势发挥作为案例,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教学工作增添新的色彩。“行为思政”是指在疫情防控其间,那些为了抗击疫情、战胜病毒而舍小家顾大家的平民英雄们,他们或舍生忘死、或热心奉献、或倾囊相助,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培育的结果,是讲授“概论”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时,难得的生动案例。“自律思政”是指在疫情防控其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自觉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防控工作,这种自我约束的本身就是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而注重自律、守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观点,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载体,尤其是其中有关党的建设理论中对“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中自律、守约精神在新时代的呈现。

    总之,社科部在本学期的“概论”课教学工作中借助这一思路,将目前正在开展的疫情防控这一伟大的群众实践活动中所呈现出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并结合“概论”课程教学工作,有机融入教材体系、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生头脑,是一件十分值得深入探索的育人之道。

相关文章: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